体育:有趣、出汗、技能、安全
家长故事一:
做为七十年代生人,回想自己的体育课、课间操,挥之不去的记忆好象就数不断列队、排队、做操了。当30年后我们的孩子依然在重复着这些,除了无奈的一声叹息,我们能改变什么吗?
就好象听到了家长的心声,上学期期末家委会上窦校长主动呼吁体育教改,希望孩子真正能掌握一两项伴随一生的体育项目,强身健体且乐在其中,当时在座的家长不时发出阵阵会心的笑声——原来学校这么理解家长和孩子的心呐!
说到做到,新学期伊始我们就感受到了附小在体育方面太多变化。首先孩子回家身上都是土味儿和汗味儿,脸蛋红扑扑的,放学一见我们就会主动汇报课间又玩了什么;然后是贴心的班主任每天在微信群里发晨练和课间活动的照片,有时还会有录相!看着这些生动的影相中孩子们的笑脸,群里的父母总是一阵阵感叹和感谢;还有最让家长心中阴影重重的雾霾天,学校也想尽了办法,让孩子能在室内继续健康地撒欢儿……
附小的“每天体育‘三个一’教育改革,其实实施起来并非易事:需要有更多的师资投入,需要有更多的责任心,需要有更多的时间,以致于课表一调再调,生怕耽误了孩子们的每一分每一秒。
这次体育教改的口号同样很出人意料:“有趣、出汗、安全、技能”。没有什么高大上的字眼,却显得分外务实、清晰、上口和贴心。
其实在家长心中,判断一次改革是否成功,也许并不在于教委的各项评比中得了多少分,不在于媒体上有多少闪光的报道,只需要看看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笑容,一切就已尽在不言中。
真的很想化成附小孩子中的一员,切身感受运动的快乐。清华附小体育教改,又一次带着我们回归了教育的初心。清华附小每天“三个一”后,故事就这样发生了!
故事二:
有一天,维健又回来跟我说,“妈妈你知道吗?篮球要这么玩。”说着便捧起家里的篮球,举过头顶来回颠了起来。虽不熟练,但也让我惊诧,这么小的他真的开始学篮球了吗?
学校的教育方式变了。大课间变得更加自由,体育课更加专业有序,关键是天天见。这对一个精力旺盛的小男生来说,真的是一个天大的喜讯。他终于可以尽情挥洒自己的热情,以及那份初出牛犊的兴奋。
有时我会扪心自问,我真的需要他成为牛顿或陈景润吗?一个健康快乐的他,可能才是离我最近的真实的他。而且这种开放式教育,更具包容性和延展性,在释放孩子天性、保证健康体格的同时,可以深深地为其扎下创新的因子。
玩耍与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及见识,才是人生最大的财富,亦是创新的源泉。见识之于知识,犹如层楼之上漂浮的白云,唯创新者可攀采。
看到家长的这些话,每个附小人,每位体育老师,都能感受到体育课程改革给校园带来的生机和活力。体育“1+X课程”改革,我们还行走在路上,我们会肩并肩向着明亮那方继续前行!
清华附小“1+X课程”体系中,把健康、阳光、乐学作为学生培养的三个样态,且把 “身心健康”这一要素被放在了五大核心素养的首位,意在强调对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视。我们深知课程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如果说教育是一种供给,课程就是其中核心供给力。
通过“1+x课程”的整体建构与实施,清华附小的体育课程也在优化组合。我们以阳光体育的教育理念为杠杆撬动和统领体育学科教学,深度挖掘符合清华附小学生的阳光体育课程内涵:对国家规定的体育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技能水平,不同学生的兴趣需求,补充进入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使整个附小体育课程结构具有丰富性、选择性、实用性、针对性。
“有趣、出汗、技能、安全”
清华附小学生通过体育课程究竟要达到什么样态?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几项体育技能呢?怎样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怎样能够是清华附小的学生们真正在小学阶段打下一身好体魄的底子?在不断的梳理、调整、修改后,我们提出了清华附小学生所要达到的课程目标——“有趣、出汗、技能、安全”。
“有趣”指向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激发;“出汗”指向学生每天一小时以上的运动强度和密度;“技能”指向学生学习技能的成长;“安全”指向为学生提升健康运动的环境保障。
基于国家课程且高于国家课程标准
结构决定品质!课程结构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规格与层次。为了更好的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实现体育与健康板块相结合,我们尝试整合课程资源,对国家课程进行精简、整合,补充适当的校本课程,形成一套基于国家课程且高于国家课程标准的、科学的清华附小体育课程体系——“1+x体育课程”体系。
清华附小体育“1+x体育课程”体系中的“1”——优化整合的国家基础性课程:这是学生的必修课程,扎扎实实的落实国家体育基础性课程过程,其内容和形式是相对稳定的,这是重要的底线,必修把得牢。使学生在身体健康、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心理健康四个维度均获得成长。
清华附小体育“1+x体育课程”体系中的“X”——实现个性发展的特色化体育课程:这一部分的体育课程是指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拓展性课程,由“学生个性课程”和“学校个性课程”两个层面组成。
“学校个性课程”是基于清华文化的特色化课程:现在足球已经成为清华附小品牌体育项目。每年都有校园足球联赛,在2014巴西世界杯进行的时候,清华附小举办了为期一个半月的“马约翰杯”联赛中,全校40个班级,组建80只球队,600人参与比赛,真正做到全校覆盖,全员参与,在运动会举行期间,运动员配合默契,拉拉队等后勤同学积极合作,足球联赛成了清华附小家长、老师、学生热烈讨论的话题。
“学生个性课程”是基于学生资源的生成性课程,通过总结学生最喜欢的一些项目,如:足球、篮球、健身球、踢毽子、跳绳、攀岩等。首先让学生们有选择的空间,其次是做他们喜欢的活动,选择孩子们喜欢的运动项目,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感到真正的快乐。不同的项目在不同的地点进行活动,瞬间操场上“活”起来了,更“热闹”起来了;每一个学生都在体验着运动的“快乐”、运动的“美”,体育课上处处都是欢声笑语,在享受快乐、体验运动“美”的过程中增强体质。
特别降调的是“+”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促进“1”与“X”相辅相成,达成“1”与“X”的平衡。
变统一规划为自由灵动,变被动健身为主动参与
在推行清华附小“1+X体育课程”的过程中,原本单一的教学方式不能更加行之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原本固定的40分钟的体育课时已经不能满足不同教学内容的有效实施。于是我们在“1+X体育课程”内容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从课时安排、教学方式、学习途径等方面进行改革。
每天体育三个“一”为了让体育在学生的成长中发挥更积极更重要的作用,我们提出了“每天体育‘三个一’,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倡议。
每天“体育三个一”:即每班每天一节体育课;每天一个健身大课间,一次晨练微课堂;每个学生一个体育自主选修项目。在学生层面实现了:我的课堂我喜欢,我的课间我选择,我的项目我做主。
要“规范”更要“自由”传统的体育教学过于强调示范的准确规范、队列的整齐划一、技能的熟练运用,却没有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去思考教学,忽视了学生作为一个完整意义上人的需求。
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自由的天性,学校取消了原本统一的课间操,变统一规划为自由灵动,变被动健身为主动参与,变单一选择为形式多样。努力做到不以压榨学生自由运动时间为前提下的“整齐一致”。也就是说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健身项目,自由选择健身方式,使学校真正成为解放儿童天性的学习“笑园”,精神“佳园”,成长“乐园”。
要“模仿”更要“创造”过去,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没有给学生创设思考和创新的空间,学生对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过于固化。因此我们根据长时间的摸索与研究,划分出三种体育课型,分别是“情境教学课型”、 “问题解决课型”和“自主学习课型”。
三种课型都强调了“学”的重要性,引导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从思考如何“教好”过渡为如何让学生“学好”。
小学体育课程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获得体育锻炼的基本技能,进而建立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在体育锻炼中逐步提升其身体、精神和道德品质。我们通过梳理、提升学校丰富的体育课程教学资源,固化为清华附小“1+X体育课程”。既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又符合当今课程改革的价值导向。如今,我们的课程目标更加清晰、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课程实施更加高效。
通过“1+X体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清华附小的学生在国家体育健康标准测试中连续5年有提升,及格率达到97%以上;在小学生肥胖率和近视率低于全国平均值,而且每年都有下降的趋势。学生整体的精神风貌、主动参与体育锻炼、自主锻炼的意识以及体育锻炼的方式得到显著提高。也因此学校成为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健康分会“十二五”重点课题实验基地校,同时获得多项运动示范校、先进单位等荣誉,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项目中屡得佳绩。
“1+X体育课程”也得到了各种媒体的广泛宣传和报道,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荣誉属于过去,探索始于足下,多方美誉使我们清楚的认识到在课程改革的路上社会各界对我们的期待,也更加坚定了我们继续完善和推广清华附小“1+X体育课程”的决心。我们努力通过清华附小体育课程品牌的建设,为北京乃至全国的各联盟校的提供一套可供借鉴的体育课程实施模式及丰富的课程资源。